Translate

2016年5月7日 星期六

年領300萬股利的存股高手-老農夫

by smart智富 開始近10年的存股人生

存股,一開始並不是老農夫的初衷。10多年前,在他放棄技術分析操作之後,原本想模仿價值投資大師,自己找了幾檔股價低於淨值的股票,沒想到買了就套牢。他不甘心,仍持續買進,結果在套牢的股票當中,發現中華電(2412)、亞泥(1102)這2檔股票,每年股利帶來投資報酬率,竟能打敗定存利率與通貨膨脹率。於是,他開始研究能夠穩定配息的股票,發現只要選到穩定的產業與公司,長期領配股配息,就能讓資產穩定長大,從此展開了存股人生。撰文:黃嫈琪 選定好公司 連5年買進他從民國70年代就進入股市,初期靠著明牌技術分析殺進殺出,曾經嘗過股市上萬點的甜頭,最慘也差點賠上一間房子。經過賠錢的教訓,他改變投資策略,近10年只靠著存股這套方法,1年就能領300多萬元股利。儘管已經能從股市領到令人稱羨的收入,這位存股高手仍然為自己沒有及早起步而感到遺憾。因為女兒出國留學,他從2010年底,以「老農夫」為筆名,透過部落格「給女兒的投資建議」發表文章;直到2013年3月初正式停筆,一共寫下了121封投資信,勉勵女兒能夠趁著年輕的時候,趕緊實行存股計畫。模仿價值投資大師慘遭套牢
老農夫先留下5年的生活費,其餘的錢,每年定期定量買進穩定配息的股票。直到2010年,光是中華電信和亞泥,已經分別存到了100多張;又將每年的現金股利,繼續投入買股,進而累積成今日的成績。他的成功,可說是歸功於以下好習慣:1.選股重視好行業、好集團、好公司熟悉技術分析和籌碼分析的老農夫指出,散戶不能賺錢的原因,是因為迷失在股價裡面,他說,「為什麼不看線?所有的線都是騙線。股市裡永遠有黑天鵝(編按:指發生機率很低的特殊事件),但你不能怪黑天鵝;想用價格找股票的價值,本身就是一個錯誤。」不論是部落格文章裡,或接受採訪時,只要提到選股訣竅,老農夫最常重複的一句話是「好行業、好集團、好公司」。他認為,買進一家公司的股票,應該是信任公司的經營能力,公司有獲利,股東就能領到配股配息,自然能跟著賺錢。因為多數人總是掉進股價的戰場,整天追高殺低,才會落到賠錢的命運。既然要長期持有,挑選標的就不是熱門飆股,而是從食衣住行的基本生活需求,選擇不易受到景氣波動影響的傳統產業,再從中選擇獲利能力穩定、每年都發放股利的公司。例如基礎建設產業的水泥業,優勢是沒有新競爭者加入,其中,亞泥的股價波動相對較低,又連續23年都發放股利,且背後有遠東這個大型控股集團,因此成為老農夫長期持有的標的。此外,老農夫也十分重視經營者能力,「一家公司有他的價值,CEO可以去增加價值,也可能破壞這家公司的價值。」他補充,經營者要有魄力,才能帶領公司繼續成長,創造更大獲利。如果一家公司明明很賺錢,經營者卻連今年要發多少股利都講不出來,他就會對這個經營者的能力畫上問號。2.存股初期固定每月買1張有別於其他人專挑股價慘跌的時候進場,老農夫決定存股的初期,不去管股價,而是固定每月買一張,目的是快速累積股票張數。連續幾年累積的股利,自然就讓持有成本下降了。例如,買進某檔股票的股價50元,除權息後領到配息3元,等於持股成本是47元;假設連續5年都配息3元,5年後的持股成本就只剩下35元。若將股息再投入買股,或算進股票股利,就能增加持有股數,又可配到更多股利。實際以亞泥來試算,若從2002年上半年買進1張,到了第6年,算進配股與配息,累積的持有股數已超過2,000股,等於賺進了一整張零成本的股票。老農夫再以台灣大(3045)為例,他花了7年存股,初期買進價格在50元內,現在共滾出23張零成本的股票,即使現在股價103元,他依然能放膽買,「原本持股再加零成本的股票,就算再加買1張103元的台灣大,我的平均成本才50元,我會怕嗎?但很多散戶沒辦法等,所以玩了30年還是只能玩30萬元。」直到累積夠多股票張數,他才轉而調整買進策略。在殖利率高於6%時加碼買進,以加速擴大股數。他強調,存股最基本的原則,是要打敗定存和通膨,因此殖利率最好要高於4.5%,以作為安全邊際;如果股價太貴,連4.5%殖利率都不到,不妨選擇其他標的。3.敲進前先做好連續買5年的準備存股多年,老農夫格外重視資金配置,要買幾張?要買多久?他一定會算得清清楚楚。因此,只要他確定要長期投資一家公司,假設剛開始買進的股價是30元,他盤算的不是未來股價能漲到幾塊,而是自己能不能在5~10年之內,都有足夠的錢繼續買。「別人研究的是績效,我研究的是能不能30元買到15元,公司不會倒。」他解釋,因為買進時已經考慮到安全邊際,即使買進之後股價腰斬,只要公司經營能力沒改變,他就會繼續投入資金去承接;老農夫形容,好公司股價下跌,就像名牌包難得打折,當然要勇敢買。所以,如果手中的資金只夠股價30元的股票買5年,他不會勉強去買股價100元的標的,「自己的資金,自己要懂得怎麼作主;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,風險要考慮進去。」4.靜待股東會後股利政策確定再出手老農夫輕鬆地說,「股票不用天天做!」如果投資人選定了公司,今年想開始參加除權息領股利,可以等到公司開完股東會後,公布股利發放政策,算出殖利率水準,再找時間進場即可。由於老農夫投資的公司,股東會多數在4~6月期間召開,因此他也多會集中在每年5~7月進行交易。5.盤前下單,盤中不交易開始存股以來,老農夫從來不在盤中下單。他解釋,在盤中,容易受到股價漲跌的影響;既然要存股,一定專注在自己預設好的價位。也因為心目中已經有理想的價位區間,只要股價接近目標,他就會在開盤前透過網路下單,今天沒買到,明天重新掛一次單,直到買進為止。6.買進後連續2年不發股利就分批賣出老農夫不斷強調,存股要有5年不賣的準備。因此買進之後,他不再去追逐熱門股,遠離市場消息,連每月營收都不看。「我只看每年的獲利成績,但是衰退我也不怕,公司哪有每年都賺錢!我只看CEO的經營能力死了沒,頭腦有沒有變。」只要他看好的公司或集團經營層沒有換,就會放心持有。所以,他只在每年上半年詳細閱讀年報的內容,以及平時注意公司發布的重大消息。主要看股利是否有變化,若有1年配不出股利,就必須提高警覺。連續2年沒股利,則會分批賣出。7.零成本股票留1張不賣,才能持續關注對於老農夫而言,投資檔數不用多,只要找到幾家好公司,專心研究就足夠了。而存股過程中,可能會因為資金需求而賣掉漲多的股票,但是賣出之後,仍然要持續對公司保持關注,把握可以重新投資這家公司的機會。因此,他的習慣是,一定會留下最後一張零成本的股票不賣,「戶頭裡面有這張股票,你才會繼續去注意它,以後跌了才敢買回來。」他認為,與其不斷尋找其他新標的,還不如繼續關心當初投資的好公司。8.隨時檢討,不間斷研究投資方法對許多投資人而言,每年有300多萬元的被動收入,簡直可以整天遊山玩水,也不需要再研究賺錢方法了。很難想像,老農夫依然不間斷地研究,他費盡心力,從網路上找出了1956~2011年「巴菲特致股東的信」,並仔細研讀每一段話,作為自己投資方法的確認與檢討。特別是巴菲特在早年致股東的信,被很多價值型投資人視為菁華中的菁華。巴菲特曾在2008年致股東信中指出「現金為王」的迷思,被認為寶貴的現金,未來的購買力將可能大為下降,老農夫認為,存股正是為了創造現金無法達到的價值。他舉例,假設每年有1,000萬元閒錢,別人可能會用200萬元拿去做1年報酬率10%的投資,另外800萬元放在銀行賺1年1.5%的利息,加起來一年利息共32萬元。換作他的存股方法,會拿600萬元賺一年4.5%報酬率,就有27萬元了;每年重複這樣做,再加上配股配息,獲利肯定勝出。他再次提醒,要等待2年賺1倍,或是等待殖利率6%、10%的投資機會,不曉得要等幾年;不如現在就開始找到殖利率4.5%的好股票,及早實踐,就能及早享受股利滾出來的豐碩成果。

全文網址: http://www.moneydj.com/KMDJ/Blog/BlogArticleViewer.aspx?a=09a03094-02b4-4eb1-8982-000000027798#ixzz47yYFsfvT

MoneyDJ 財經知識庫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